01
现代BI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BI的概念普遍认为最早由Gartner公司提出,简单可理解为基于现代企业经营理论与信息应用技术系统对信息、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和处理,最终辅助商业决策的一个企业服务解决方案。
在企业数字化进程中,这样的解决方案主要以信息技术系统为底座,并承载相应的功能服务。而围绕着技术系统的迭代与服务逻辑的变化,传统BI的模式迎来了改变,现代BI逐步成型。
用过传统BI的企业或许都有过这样的困扰,由于技术系统的门槛比较高,报表的开发与制作往往以IT为主导,但技术人员大多时候并不能很好的理解业务,而业务人员的技术能力又非常有限,整个BI流程走下来,不可避免地就需要IT部门与业务部门来回的沟通确定需求才能完成。
现代BI的出现所对应解决的正是传统BI的局限与问题。目前,在主流的观点中,现代BI又分为自主型BI和智能型BI,其中自主型BI基于自助式分析工具的应用来让不太懂技术的业务人员也能使用BI系统,而智能型BI则是融入了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机器学习等AI技术,强化了BI系统本身的数据挖掘与分析能力,提升辅助决策的效率与准确度。
对比传统BI,现代BI通过降低技术门槛(对应自主型BI)和强化技术能力(对应智能型BI)两种方式减少了IT部门在BI流程中的参与度与干预性,建立起了以业务人员为中心的BI模式。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让BI距离业务无限的接近,实际上就是现代BI在大方向不变的情况下所要解决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而低代码开发模式的出现则有望更进一步地解决这一问题,由于简化了开发流程,不懂技术的业务人员完全可以基于简单的操作就能开发一套适用于业务流程的BI。比如,思迈特软件的Smartbi自助仪表盘就融入了低代码开发模式,业务人员只需要简单的操作选取自己业务关联的指标,就能生成个性化的仪表盘以满足业务需要。
在此,业务人员既是BI的二次开发者,同时也是BI的使用者,两个身份的高度统一从而使得BI系统进一步回归业务流程,真正以业务为中心。
从理想的角度来说,低代码所带来的价值与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02
“最后一公里”前面的99公里进程
03
写到最后
– END –
01现代BI的“最后一公里”问题BI的概念普遍认为最早由Gartner公司提出,简单可理解为基于现代企业经营理论与信息应用技术系统对信息、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和处理,最终辅助商业决策的一个企业服务解决方案。在企业数字化进程中,这样的解决方案主要以信息技术系统为底座,并承载相应的功能服务。而围绕着技术系统的迭代与服务逻辑的变化,传统BI的模式迎来了改变,现代BI逐步成型。用过传统BI的企业或许都有过这样的困扰,由于技术系统的门槛比较高,报表的开发与制作往往以IT为主导,但技术人员大多时候并不能很好的理解业务,而业务人员的技术能力又非常有限,整个BI流程走下来,不可避免地就需要IT部门与业务部门来回的沟通确定需求才能完成。现代BI的出现所对应解决的正是传统BI的局限与问题。目前,在主流的观点中,现代BI又分为自主型BI和智能型BI,其中自主型BI基于自助式分析工具的应用来让不太懂技术的业务人员也能使用BI系统,而智能型BI则是融入了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机器学习等AI技术,强化了BI系统本身的数据挖掘与分析能力,提升辅助决策的效率与准确度。对比传统BI,现代BI通过降低技术门槛(对应自主型BI)和强化技术能力(对应智能型BI)两种方式减少了IT部门在BI流程中的参与度与干预性,建立起了以业务人员为中心的BI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让BI距离业务无限的接近,实际上就是现代BI在大方向不变的情况下所要解决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而低代码开发模式的出现则有望更进一步地解决这一问题,由于简化了开发流程,不懂技术的业务人员完全可以基于简单的操作就能开发一套适用于业务流程的BI。比如,思迈特软件的Smartbi自助仪表盘就融入了低代码开发模式,业务人员只需要简单的操作选取自己业务关联的指标,就能生成个性化的仪表盘以满足业务需要。在此,业务人员既是BI的二次开发者,同时也是BI的使用者,两个身份的高度统一从而使得BI系统进一步回归业务流程,真正以业务为中心。从理想的角度来说,低代码所带来的价值与结果是显而易见的。02“最后一公里”前面的99公里进程03写到最后
大佬观点